一、绅士与“孤狼”
著名的拳击杂志《RING》评出的史上80位伟大拳手,他排在17位。他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驰骋拳坛的泛中量级“四大天王”之一。在他退役20余年后,我写下这篇文章记述这位出众的拳王,因为正是他让我迷恋上了职业拳击。通过一台18寸彩色电视机,他给了我对拳击的最初体验,87年哈格勒与伦纳德的世纪之战由央视录像播出。伦纳德最终获胜,但我更爱的却是那场比赛的败者,黑皮肤的秃头汉子,马文.哈格勒。
寒冷的冬日临晨,北美,马萨诸塞。一身运动服的哈格勒孤独的奔跑着,在脚上不是寻常的运动鞋或跑鞋而是一双陆战队军靴,军靴摩擦地面发出有节奏的嗑嗑声,偏僻的街道两侧是早已关闭的汽车旅馆。嘴里呼出的热气立刻化为白雾,冷风如刀,不过更冷的是哈格勒的眼神。
当退役后马文.哈格勒这位前中量级拳王出现在正式社交场合时,人们是很难把他和拳台上那个“残忍”的斗士形象联系起来。拳台下的哈格勒总是西装革履、仪态庄重,慈善家、商人、拳击比赛的解说嘉宾,举止文雅敦厚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谦谦绅士。但是在围绳之内,在四大天王时代,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腕“魔王”,不知疲倦、步步进逼,就像是荒原上孤独的苍狼追杀着自己的猎物。混凝土一般的下巴配上无坚不摧的铁拳,让其成为所有对手眼中的噩梦。哈格勒是那种只要站上拳台就能散发出强大威慑力的拳手,拳风未至,杀气扑面!
这位的王者在许多拳迷的记忆里留下了凶残的印象。但如果就这样把哈格勒视为一个只知道强攻的莽汉绝对是个大错误。哈格勒的拳击风格是在不断的比赛中慢慢形成,从早期的偏重技术,到中后期的压迫式进攻,他不但像狼一样凶残,同样也如狼般狡诈。通常情况下,哈格勒会在比赛刚开始阶段徘徊、试探,当你露出破绽,或者你的眼神流露出一点软弱那这头孤狼就会痛下杀手瞬间把你扯得粉碎。当然在85年,面对劲敌赫恩斯的开场狂攻,哈格勒则用更疯狂的出击来回应。这就是哈格勒,拳台上咆哮的孤狼,拳台下的楚楚绅士。一个复杂、充满个性的中量级不朽之王。
二、初出茅庐
马文.哈格勒出生于1954年5月23日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中央区,是家里的第6个孩子。需要说明的是哈格勒的父母是来自非州的原住民,母语为意大利语。这个家庭实际并没有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用母语交流。所以多年后,当哈格勒功成名就时,他仍然使用意大利语,英语始终不太灵光,退役后大多数时间哈格勒也居住在意大利而不是美国。
那年头的北美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从麦卡锡主义盛行到黑人民权运动引起的种族主义骚乱使美国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1967年夏天纽瓦克爆发了涉及黑人团体的种族主义骚乱,造成上百人伤亡。街道、居民区一片混乱。哈格勒一家为安全起见搬离纽瓦克,选择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布罗克顿安家。有点耳熟吧?不错,意大利裔的著名不败拳王“洛奇.马西亚诺”也在这个地方居住。布罗克顿原本就有很多意籍移民和聚居区,非常适合哈格勒一家生活,这一年哈格勒12岁。
在马萨诸塞,年轻的马文.哈格勒结识了古蒂.佩特罗内利、帕特.佩特罗内利兄弟,16岁的马文最初给兄弟俩打工干点建筑杂活,并在每天晚上到佩特罗内利兄弟开的健身房兼拳馆训练。很快哈格勒就展示出了过人天赋。而喜欢拳击的佩特罗内利也发现了小哈格勒的不凡的能力,在两兄弟鼓励和支持下哈格勒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命运抉择,正式学习拳击。古蒂.佩特罗内利则作为哈格勒的教练开启了今后漫长而“忠贞”的合作历程。要知道,今天的职业拳手换教练就像是花花公子换女朋友。与佩特罗内利兄弟的这次合作从始至终,由哈格勒拳击生涯开始直到哈格勒退役。古蒂.佩特罗内利除哈格勒以外还培养出了一个WBO的超中量级冠军爱尔兰人史蒂夫.柯林斯(90年代),此外哈格勒同父异母的兄弟罗比.西姆斯也在佩特罗内利兄弟旗下打拳,当然他获得的成就远不及哥哥。只是拿到过USBA中量级冠军。96年退役,职业战绩为38胜10负2平,26次KO,所负10场,有一场为KO负。
小哈格勒在开始的业余拳手阶段就取得了不俗成绩,1973年美国AAU(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165磅决赛中他击败亚特兰大的特瑞.杜波斯成为冠军。正常情况下业余拳手的目标会是参加奥运会,但对于16岁才开始学习打拳的哈格勒来说,似乎有点晚,76年奥运还要等3年。他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职业拳击。哈格勒是个拳风勇猛顽强的左势拳手,或许在他看来比拼技术,以得点为首要的业余拳击没有办法让自己释放出正真的潜力。经济原因也是很大因素,成为职业拳手会赚到更多的金钱,对于家境不太好的哈格勒来说,这同样是个非常好的出路。1973年5月18日哈格勒在布罗克顿的高中体育馆内打了首场职业比赛,2回合KO了对手特里.瑞安,坚实的迈出了职业比赛第一步。19岁的哈格勒在73年的后面几个月又打了7场比赛,比赛密度按今天的标准来看高的让人吃惊,其中最短间隔只有12天。
在当时的中量级(160磅)哈格勒以1.77米的身高只能算普及水平,但他的臂展却达到了1.91米(同后来身高1.89的帕维里克相同)。有了这样的条件,哈格勒可以打出漂亮的控制战术。刺拳、大范围移动,早期的哈格勒更像是一个拥有重拳的技术流拳手。这一年,哈格勒取得8连胜,6次KO对手。只有桑尼.威廉姆斯(6回合)和威福尔(8回合)避免了被击倒的耻辱。
三、披荆斩棘
74年哈格勒一路奏凯,连着KO了6个对手后遭遇了职业道路上第一个强劲敌人,72年奥运会(63.5公斤)139磅冠军得主,舒格.雷. 锡莱斯。(舒格.雷.锡莱斯跟后来的伦纳德可不是兄弟。两人名字相同,也同为奥运会冠军。伦纳德是76年奥运会139磅冠军)锡莱斯在获得奥运金牌前还拿到过全国金手套冠军及多项荣誉,业余成绩可谓战功彪炳。74年8月30日,双方在波士顿开战,14战全胜12次KO,20岁的哈格勒迎战22岁的奥运冠军,当时战绩为21战全胜的锡莱斯。媒体开始并不看好有点木讷的哈格勒,他们希望锡莱斯能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只会意大利语的楞头青。哈格勒让他们失望了,10回合战罢3个计分裁判一直判定哈格勒点数胜。哈格勒虽然是个左撇子但却能熟练的以传统右式对战,并且可以在比赛时来回转换,左右均衡是哈格勒拳击技术中一项重要特点。准备不足的锡莱斯难以适应,在比赛中大吃苦头,输掉了这场关键之役。不过纷争没有结束,哈格勒打了两场调整赛后与11月26日来到锡莱斯的家乡华盛顿进行两人的2番战,这场10回合比赛异常激烈,一心复仇的锡莱斯打出了最好状态,可哈格勒也展示了可怕的韧性和顽强。锡莱斯无功而返,此战判定为平局。
迈过这道坎的哈格勒继续征程,到75年结束,哈格勒又拿到8场胜利,其中包括点数战胜29战全胜的乔尼.鲍德温。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小伙子并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外号“神奇”。这一时期,哈格勒已经慢慢转变风格,进攻变得越来越强硬主动。但很快“神奇”遭遇了转型期的阵痛,首次失利。
1976年的第一场比赛,哈格勒前往费城挑战中量级排位靠前的选手波比.维特。等待哈格勒的是一场失利。哈格勒往往有慢热的习惯,而对手也很好的控制了节奏。坏运气还没结束,在回家乡打了一场比赛后哈格勒又回到费城对决当时著名的中量级拳手绰号“蠕虫”的威利.梦露。结果又是告负,哈格勒在拳台上的表现或许还不够,要赢得战斗特别是在客场,依靠计分裁判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踌躇满志的哈格勒没有在挫折前萎靡不振,他要做的是重头再来。从76年到79年,哈格勒转战各地,在崎岖和满布荆棘的中量级登顶之路上把一个又一个对手绞杀在面前。20场比赛连胜18次KO,其中包括两次复仇击倒威利.梦露和1回合速决和他有过两番战的舒格.雷. 锡莱斯。哈格勒有了一个可怕的名声,人们开始称其为“魔王”,很多有实力的拳手甚至不愿和他交手。此时的哈格勒已经进化为拳台上的绞肉机。
魔鬼式高强度训练给哈格勒带来强大无比的体能和无休止给对手施压的阵地战拳击风格。 他步伐稳健,攻防严谨有序,组合拳凶狠准确。 战术上通过持续的进攻给对手施压,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立即采取连续重拳轰击对手,由上到下、从腹部至两肋多角度拷打对手直至对手崩溃。哈格勒还拥有另一项武器就是绝对的自信和钢铁般的意志力,所有这些构筑了“魔王”哈格勒这台拳击机器,属于他的时代即将来临了!
1970年阿根廷拳手蒙松击败本.维鲁迪成为中量级盟主后,所向无敌,到1977年完成14连霸后以拳王身份退役。世界中量级拳坛陷入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哥伦比亚人瓦德兹、阿根廷的科雷和意大利人安托费尔莫、英国人阿兰.明特都短暂上位。但很遗憾,这几位都缺乏绝对的实力。当“魔王”哈格勒崛起,中量级王朝的争夺战便尘埃落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