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拳参考

[复制链接]
查看738 | 回复9 | 2023-8-4 2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握拳参考



我是一个业余武术爱好者,从传统武术的练习体验中,对击拳时的握拳问题谈点个人体会,希望能有所参考。


近日对击拳时的握拳问题有点新的感觉,我的感觉是,在拳头与物体接触或即将接触的一瞬间,不是整个拳头全部用力握紧的,而是在五指仍然保持没有接触时的握拳力度的情况下,以掌根和腕部(内侧为主)为出发点,突然同时用力向拳峰的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推劲(拳峰、拳背、小臂外侧一条直线),力点集中在此处,同时拳背配合着突然绷紧、五指也稍加力度至七成的紧张状态,形成掌根和腕部为底座、拳峰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为塔尖的金字塔形发力打击状态。


个人体会:
一、在原有各种拳法的发力方法和发力过程的末端、拳峰部位与物体接触或即将接触的一瞬间,突然用上述方法突击接触点。
二、在原有各种拳法的发力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打击力量,增加打击力量的穿透能力。
三、在整个身体不能整体发力的情况下,可以只用掌根和腕部内侧作为发力点,打击对手,在打击距离很短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出有打击作用的力量。


注意问题:
一、要用拳峰的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与物体接触,不要用整个拳面。
二、尽量保证拳峰的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先接触物体,尽量避免五指与物体接触,如果感觉到是拳面的五指先接触到物体时,一定要马上握紧整个拳头。
三、此方法掌握起来较难,正如前天一位武校校长说的,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没有接触过拳击,不对之处,请见谅。


一直被刘刚、张喜燕、邹市明感动着,希望中国向这样的高水平的职业拳手越来越多。



---------------------------------------------------------------------------------------------------------------------------------------------

楼主你好,我是时间回归。本来这样的帖子我是应该删除的,因为你讨论的握拳参考有些错误在里面。所以我还是想在你的帖子里修改一下。供大家正确认识握拳,尽供参考,毕竟我也不是权威。
首先你说的手臂和拳头成一条线的姿势是很对的,理论很简单,弯曲的手臂传导不了直拳姿势发力所造成的力量。大家可以对着墙壁正面的站着,出直拳用拳面去接触墙壁,手臂伸直刚好拳头能接触到墙面,那么加上肩膀往墙壁方向旋转,就是跟大家平时拿一个东西拿不着的时候,用力把肩膀再伸展出去就能拿到的道理一样。但在伸展开肩膀后要保证身体不能往前弯下去。

最大的错误就是用拳锋的指关节去接触物体,这个大家试一下就知道了。打一个直拳,你再用关节位置去接触物体,那就弯曲了手腕,这样很容易受伤。再说拳击不是靠拳头面有对硬就有多少力量的,拳头只是一个力量集中的接触面,所以用正常的全面接触就可以了。因为正规的拳击姿势发力和用拳头手指关节打物体,一定是正常拳击姿势发力用拳面打物体的力量大。

有错误的地方还大家跟帖,最近一直很忙,没什么时间来细看帖子。希望大家可以正确认识握拳,尽量避免受伤出现。

准确的握拳就是大家平时打人是会握拳的样子,不用把拳头我得多紧,速度就好了。拳头我得紧并不代表力量打的就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太深奥了,没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因人而异。如果练的多了,也会形成自身的习惯!实践证明,紧握好拳头再打出的拳,要比出拳的过程中握拳杀伤力小。因为紧握拳头时出拳,肌肉是紧张着的,在用力握着拳头呢,  而在出拳的过程中握拳,出拳时肌肉是松的,这样有助于速度更快,杀伤力更大。当然这需要通过去不断的训练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左右为难于2009-07-12 17:37发表的 :
抱歉,太深奥了,没能理解!


简单笼统的讲,就是无论你用什么拳法去打击对手,在打击的最后阶段、最后时刻,就是拳头即将与对手的身体接触的瞬间,用腕部向拳峰突然、短促的推一下劲。


你好,我是时间回归。错误的做法,出拳时看你打什么拳,直拳时手腕直就可以了,摆拳和勾拳时手腕有它能接触到目标点的弧度就可以了。如果加上你的手腕什么推一下的话,你试下就知道结果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lmxsws于2009-07-15 20:05发表的:



简单笼统的讲,就是无论你用什么拳法去打击对手,在打击的最后阶段、最后时刻,就是拳头即将与对手的身体接触的瞬间,用腕部向拳峰突然、短促的推一下劲。
这下我终于明白了,谢楼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击拳最后阶段的再发力问题

我是一个业余武术爱好者,从传统武术的学习和琢磨中,对击拳最后时刻的再发力问题谈点理论感觉,希望能对您们的拳击有所参考。

理论感觉:在拳头与物体接触的一瞬间,以掌根和腕部为再发力的出发点,突然同时用力向拳峰的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推劲(拳峰、拳背、腕部外侧小臂外侧近于一条直线),再发力的发力点集中在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同时拳背配合着突然绷紧、五指也同时配合着攥紧,形成掌根和腕部为底座、拳峰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为塔尖的金字塔形再发力状态。

    简单笼统的讲,就是无论你用什么拳法去打击对手,在打击的最后阶段、最后时刻,就是拳头即将与对手的身体接触的瞬间,用掌根和腕关节向拳峰突然、短促、爆发、猛烈的再推一下劲。

意识引导:
第一阶段——意识引导全部力量到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
第二阶段——意识引导全部力量透过中指根部骨关节突起处到达对手的身体。

传统武术业余爱好者,没有接触过拳击运动,也没有实际打靶和实战经验,由于身体健康原因学习、琢磨的是太极等健身的内家拳,顶楼文章的意思表述的不是太贴切,近日扭腰在家休息,修改了一下主要表述内容,一点个人感觉,请参考,不对之处,请见谅。


X  你好,我是时间回归。在0.01几秒的时间里你能做得了这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后腕部和手的放松
一、        姿势:练习后自然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二、        抱气:两手掌心相对,从身体两侧合抱于下丹田,两手心间距一拳宽,十指尖朝下,意念两手合抱住丹田之气。
三、        分气:
1、        意念引导丹田之气推动两腕与两手内侧向左右分开。
2、        在分开的过程中,意念引导丹田之气通过两腕与两手内侧到达两腕与两手背部,之后停止分开的动作。
3、        分开的动作停止后,意念引导充盈于两腕与两手的气沉于十指尖。
四、        不断重复二、三的合抱和分开动作(一段时间后腕和手会有热涨麻的感觉)。
五、        结束:两手重叠合捂于下丹田,左手内,右手外,两手掌心劳宫穴与下丹田一条直线,意念引导两手的合抱之气,通过两手劳宫穴,收入下丹田。
六、        两手分开在身体两侧,片刻后,随意活动。

每次练习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感觉舒适最好。
熟练后,可以边走边做,这样最好。
不刻意配合呼吸,呼吸根据身体运动后的实际状态,自然呼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业的咱不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 2023-8-4 20: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