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网-拳击符号 首页 拳击新闻 查看内容

论中国职业拳击发展应该避开的误区和雷区(连载)

2019-3-15 09: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3598| 评论: 0

摘要: 作者:张治国(Aku) 中国职业拳击开展的比较晚,只有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和老牌拳击强国相比较起来,是一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中国的国情又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受制于传统体制的影响,职业体育的市场土壤还在 ...

作者:张治国 (Aku) 

中国职业拳击开展的比较晚,只有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和老牌拳击强国相比较起来,是一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 中国的国情又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受制于传统体制的影响,职业体育的市场土壤还在施肥培育阶段。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先例,可供成为中国发展学习的模式,中国职业拳击的市场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在不断的尝试和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中国职业拳击人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有过五个女子世界拳王,也有个三个男子世界拳王,并涌现出了一批有世界排名的拳手。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所走的弯路也很多,将来或许还会更多。

    所以我们更应该坐下来思考,哪些误区甚至是雷区我们应该尽量避开?

 

第一. IP品牌的误区

打造赛事IP品牌一点都没错,但有很多推广人对于什么叫做赛事IP品牌理解和定位不准确。

1. 把拳击组织当成赛事IP的误区。

很多比赛推广人称自己比赛说就是WBA/ WBC/ WBO/ IBF/IBO/CPBA/CBCU比赛, 有的推广人误认为这个就是赛事的品牌IP。 所有宣传主办方是某个拳击组织的,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赛事的主办方或者是推广公司或是当地体育局委托推广人承办。 四大组织在中国都是代表处,是赛事认证组织,并不是经营实体,并不具备主办赛事的资格。

而有些推广人自创的赛事品牌比如说盖世拳王,金腰带,拳力巅峰,拳力决,拳星汇,博海争霸这些都是正确的赛事品牌IP。

品牌IP的价值来源是:赛事质量,赛事包装,赛事影响力,赛事宣传力度,品牌重复展现积累。世界拳击组织的认证机构可以带来一部分助力,但不能本末倒置。

2. 品牌和平台的误区。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现一个像HBO, DAZN, PBC, ESPN, SHOWTIME 这样的版权赛事播出平台。很多推广人心目中的最高平台还是CCTV5,不过CCTV5不会和你分享广告收入也不会和你分享PPV付费收入,只会收取赛事方高额制作费和转播费。

好在DAZN的横空出世很可能会成为一种现象级出现,因为他的出现伴随着HBO的退出,印证着传统电视媒体在职业拳击领域的弱化,网络媒体日渐成长,随着5G的成熟,手机端和各种移动端的视频化会进一步推动各种版权的流动。

中国目前有很多直播平台,每一个推广人为了追求传播面积更广,每一次直播都要求在尽可能多的平台播出。其实这个的作用并不大,因为看比赛的人群数量不会因为直播平台越多而增长,反而有些直播平台的直播解说过于业余,或者过于有偏向性,让拳迷感到索然无味。

推广人应该挑选深入合作的少数一两个平台,选择自己专业的解说或者直播员,而不是把一场比赛的解说主动权交给业余的人。

备注:下面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到解说的误区。

也有一个推广公司的前负责人跟我说他做比赛的想法不是要推广拳手或者头衔,而是为了做一个赛事平台,谁的拳手都可以来打,他是为了做成一个电视节目的方式。

我想说的是,这是从一个电视制作人的角度来思考的,但是作为一个节目平台,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做一次的频率远远不够! 如果有足够大的胸怀和足够烧的资金,也许过个好几年有可能达成。但是现实的情况来看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放弃打造自己的明星拳手,你就成为一个用自己钱让别的有拳手的人抬高自己团队的平台而已,而且这个拳手还是不可控的。在优秀拳手日渐成为稀缺资源的未来,即使是不能够签推广约,起码也得向DAZN或者PBC学习,能够签个连续几场比赛的赛事约。

3. 赞助商成为品牌的误区

比赛都需要赞助商,都需要冠名商。赛事帮助赞助商宣传,赞助商帮助赛事提供部分资金。这个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有的比赛因为没有自己品牌,干脆成为赞助商品牌赛事, 这又是一个误区。

4. 拳手IP打造的误区

赛事宣传再宏伟,灯光再绚丽,舞美再性感,场馆再高大上,没有明星拳手,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很快就烟消云散不会给人留下记忆,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任何体育赛事要想创造更大的影响力,都只有一个重心:明星运动员的打造。

推广公司也有两种:一种是培养拳手也推广比赛,这样的公司有资金有拳手养成系统有上升通道, 这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广公司; 另一种是只做赛事不培养拳手,这种设计上可以称之为赛事公司;很多推广人花大精力做的赛事偏偏却把拳手IP打造这个最重要的点放在了最不重要的地方。出现了两个极端:

a. 不签约任何运动员推广约或者赛事约,甚至签约了的也解约。

b. 只要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必须签约。

很多赛事公司推广比赛,但是不和拳手签约,但是问题就是在这里。即使不签推广约,也应该签赛事约,不签约就没有延续性,一个赛事平台搭建成功重中之重是产生了什么样的优秀拳手,拿到了什么样的成绩,打出了什么样的精彩比赛,拳手在赛事平台的成长是最好的故事!而不是收视率的数据。

 

反过来一个案例是:有的推广人利用手中稀缺的赛事资源,要求只要参加其公司举办的比赛的拳手就必须签推广约和经纪约。这可能已经不是误区了,而是踏入雷区了。 首先签下了这么多拳手,推广的重点在哪里?拳手的未来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在哪里?

哪个拳手适合走哪条路,打那个风格?既然签了推广约又签了经纪约,就应该对拳手的职业生涯负责任。如果这些改做的都没有,却只是想免费圈住尽可能多的拳手,那会触碰到拳手和为其付出一切努力的教练的雷区。

因为好的拳手不可以没有一分收益没有一点职业规划没有未来的通道就签出去,然后放任他随意比赛,在没有得到足够资源的情况下,一不小心输一场就被抛弃。

其次对于拳手和培养拳手的教练来说,只是为了一年两三场的比赛可能性,而把拳手免费签给一个对拳手没有养成计划也没有实际上升通道的公司,这个可能毁了拳手的未来,浪费掉合同期内几年的宝贵青春。

于是结果就是,根本签不到优秀运动员,只有打不到比赛的拳手才签给他们,接下来自然就是整个比赛的质量不停下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