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治国(Aku)资深拳击人 第三.培养拳手过程中的误区 所谓穷文富武,培养拳手是一个需要时间、精力、金钱,和人脉的整体工程,在拳击项目还不够普及的中国,还更加需要全国推广人俱乐部之间的坦诚合作。但很多不够成功的经历,也让人看到这其中有很多误区: 1.过于保守闭门造车。 世界拳击技术和打法在不停的进步,拳击越是发达的地方,进步越是超前。即使自身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教练或者拿到拳王头衔的拳手,也应该时刻关注世界拳击技术发展的潮流,不应该过于保守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无所不能,也更不应该关起门来按照过去的经验主义,就想着能够产生世界拳王。而是应该打开眼界,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短板,走出去引进来,才能不断推动拳击水平向前向上发展。 2.拳手留洋,完全签给国外推广公司。 很多拳手留洋是迫不得已,比如大级别的拳手,在国内想找个陪练都难,跟别说需要找比自己强的拳手了。 但是中国国情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如果把自己推广权和经纪权完全签给国外公司,这个又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了。 即使是重量级的拳王,也需要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市场价值所在,不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 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内打比赛赚钱。如果国内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推广公司, 在外漂泊的拳手最终也得不到一个真正职业推手作为依靠。除非像木村翔那样好运,被选中作为挑战这者,否则也很难有大的前途。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国内推广公司和国外推广公司合作推广,既利用国外推广公司得通道,又稳扎国内市场得根基。 3.缺少交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有得推广人和教练都觉得自己得拳手天下第一,不舍得放出去交流,也不舍得轻易放出去打比赛。一个是觉得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一个是因为怕输。 本来国内拳击资源就不多,国内还不能够互通有无互相交流,而是以传统武术的门派之分对应,这对拳手水平的提升设置了阻力而不是推力。 4.不明白拳王的养成需要时间 有的推广公司和俱乐部不明白拳王的养成需要时间,不管是技术能力身体能力还是心智发展,总想着寻找捷径,一夜之间就能打造一个世界拳王。 所以一万小时的尽心努力才能成为专家的定律是恒古不变的。拳手的经验,战斗值,积分都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和比赛场次的积累而增加。奥运体系出来的佼佼者也需要一个过程和打造,才能够适应职业比赛的打法和节奏。 5.怕输,不敢挑战强者 怕输永远成为不了王者,不敢挑战强者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王者。在这个天才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没有必要追求拳手的全胜纪录。 有的时候一场失败对骄傲和自视过高的拳手,是有好处的! 拳手是通过挑战强者,站在别人的肩上向上爬的,过于保护会导致拳手永远还在半山腰徘徊,因为垫脚的都是软柿子。 所以,在培养拳手的过程中寻找恰到好处的对手,是一件极其考究而且微妙的专项工作,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得了的。 6.没有上升通道 这个不是误区,而是盲区。拳手的上升通道从小白到国家拳王到洲际拳王到国际拳王到世界拳王,有资金、有能力、有人脉、有知识。能够打通并且运行良好的推广公司或者推广人,在中国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拳威四海和苏州定园是目前中国两家有能力做到的典范。 如果推广公司自身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和能力,就应该认识到这盲区,和他人合作。盛力世家和Toprank合作把邹市明推到世界拳王的位置就是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