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不想先扯这个技术问题,但目前论坛上好多拳友单纯的以为在中量级体格临场体重并不占优势的格洛夫金的所谓光靠“身体硬度和天生力量”硬吃对手,而觉得他该升级到体重吃亏的级别才算硬度力度上的公平,且认为格洛夫金几乎不值得谈技术,他在中量级赢的比赛几乎都没有技术含量~~~~~~~  
 
好吧,这里我先不扯我印象中格洛夫金的其他招法技术,先把格洛夫金的发力卸力技术扯扯,以便和不同意见观点的拳友交流互通。  
 
先扯“发力”技术  
 
     何所谓发力技术和技巧,我认为简单的说,主要指通过长久练习和实战经验总结而形成的身体整体的发力技术和技巧,大的分类可分成站定的发力技术和移动中的发力技术。主要是通过身体从下:脚底掌部到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再往上到腰椎、腹、胸、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牵带着的所有肌内肌健群的综合协调发力。这个中每个身体部位的发力程度、发力时机、发力顺序、发力间的衔接点等都会影响到最终打出拳头的杀伤碰撞动能效率。这个不是天生蛮力可以直接拥有的,而是需要靠后天从头脑意识层面到身体练习感知层面大量练习调整和以此逐步养成的习惯和身体记忆而形成而进而拥有的,这是一种拳击的基础技术之一。  
如果再复杂进一步谈,我觉得发力技术还要牵扯到距离训练、移动站定的身体综合运用中的捕捉目标的技术训练、这个中也有头脑意识层面和身体协调技术层面的两方面技术技巧。因为即使拥有了身心直接的高效率的发力技巧,但在比赛中实战中,对方拳手目标不可能死站着又在你最适合的发力点上不动的让你出拳击打,对手会想尽办法的规避你的最佳发力点、不管是通过格防、闪防、还是卸力防、甚至边缘的纠缠等技巧,都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减低你的出拳发力效率,有可能让你的拳头碰不到他的受击部位而让拳头发力效率变为0,有可能让你的出拳发力被阻格、被同向的位移消解卸力而打折致效率变低,有可能让你的出拳发力变成你其他技术的负担而让你的其他后续技术发挥失常和无效。  
      这就让出拳发力有了更多连带的小技术复杂构成,综合而言,出拳发力技术可以更广义的用“提高拳击比赛中实际击打到对手有效目标部位的击打效率、杀伤效率、致乱致约控制程度为目的的技术”,这根本不是单纯的天生力量可以去轻易定义定位的。  
 
      发力技术的高低,决定了各个拳手在比赛中打击各类型对手的实际击打综合效率,所以就算是重炮手范围内也分为主要靠技术技巧为主身体本力为辅型,如泰森、茨尤、格洛夫金,他们擅长在对各类型拳手时都能达成很高效率出拳发力。也有主要靠身体力量+技巧为辅型,比如富尔曼,他碰到灵活油滑的防守卸力高手时就发力效率上不来了,比如对上阿里、霍利,完全程显发力低能化;还有靠身体力量为主,技巧更相对更低下的,比如马加里托和马约加,这两人更是碰上稍油滑会卸力的就完全程显发力低下的窘境了。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举重运动员比同样体重会的拳击运动员的下肢上肢力量会大得多,但和训练有素的拳击运动员打拳赛,举重运动员的发力效率会低下得可怜,因为他们的出拳发力技术技巧没有专项训练过,相较拳击运动员的发力技术就差远了。练过举重再转拳击的麦克林内就算个典型,身大力大,但他在相对级别里的拳击发力效率只能算很普通一般了;那些光练健美的身体力量也很大,但和拳击运动员相比发力技术也差老远了。我第一次接触拳击就是一次实战,本来力量不逊于对方,但拳击方式里比拼,就是无法控制好距离,更无法出拳发好力,说白了就是没发力技术,打都难打上,打上了也就象碰上、挨上差不多效果~~~~~  
 
      格洛夫金几十场职业拳击了,打了10多场拳王级比赛,没有高超的发力技术技巧,他能KO那么多高手么,要知道他几乎并没有在称重体重和临场体重上占到便宜,甚至好多时候还在称重体重和临场体重上吃亏。他没有体重上的优势凭什么能有更多的肌肉来参与发力,同等级别的称重体重和临场体重条件下,只能说他拥有比对手更高超的发力技术和技巧,当然发力技巧上也有天赋方面,象意识层面的悟性和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天赋有关,但这是其次的,特别是综合到距离判断和时机捕捉的技术技巧方面来综合定位后。  
    印象中格洛夫金的发力有着下盘两脚开始的瞬间扭转螺旋向上带动腰马及上身腹部胸部肩部身体肌群拧身发力再顺势手臂部送出,手臂部的肌群主要在脚步精准位移的配合下作最后的对于对手有效目标的追踪角度修正调整。  
 
 
然后我们扯扯“卸力”技术  
 
      直接而言,卸力技术可以直接的定义在利用意识判断决断和身体技术技巧减小对方打到自己有效部位的拳头的杀伤力的技术技巧。主要是在意识准确判断出对方拳头来犯线路和预计击打自己的部位后、因自己身体机动力有限不足以完全闪避开、因自己需要用挨拳换得攻击对方的更多更好的机会同时又要保存足够的生存力等各种原因而用身体的整体各部位协同作出的物理性的运动位移,同向位移和旋转位移等都可以让对方落到自己身体部位上的拳头杀伤效率减低,而技术技巧的高低熟练程度决定了对于对方击打自己有效部位的拳头的杀伤效率的减低程度和减低效率。  
 
     更进一步扯,擦边球似的卸力机动和完全脱离拳头接触的闪避机动也可以广义的归为卸力中的一种,算最高程度最高效率的防守性卸力技术了;而格洛夫金这类的卸力技术风格更偏向于进攻性的卸力技术,他的卸力直观效率如果仅看减小对自己伤害程度上谈,是不如小梅、霍普、沃德这类防守性卸力高手的;但综合了他进攻换得的发力击打到对手的效率而言,他的这种针对不同技术程度对手的来拳的精确卸力校对处理而换取攻击发力上的更佳机会的处理,又让他的卸力技术更多了一层技战术大盘考量的高妙,其意识和更大局面的协调定位性体现出的水准和造诣其实比小梅、霍普、沃德的光去偏重防守而全面提升卸力效率的技术并不低,两方只是各有所偏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罢了。  
 
     关于卸力举点实例谈感受,我最初的感受和认识是我练拳时击打的物体的自然卸力,开始打的是沙袋,这个很好的就感觉出自己的发力很分充,发力技巧相对容易掌握,反过来说沙袋移动太死板卸力效率很低,卸力技术太差。后来打弹簧球,第一次打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发力击打点,因为弹簧球会动嘛,感觉原来的发力技术根本就打不实,发不上力了,这时相对而言弹簧球就比沙袋的卸力技术强多了,它对我的当时的出拳发力技术的卸力很有效率,老让我的出拳打空打不实,发不上力;后来我发力技术提高些后,打原来那个弹簧球发力点越来越好,那个弹簧球的卸力技术没涨自然就越来越差了;再后来换了个更小更轻的弹簧球,我的发力技术又显得不行了,而那个更小更轻的弹簧球的卸力技术又变得相对有效率了~~~~~~~弹簧球是死的被动的晃动,而人是活的,加上有提前的准确意识预判出对手的来拳,配合好自己的身全的相应机动是可以把卸力技术练好练精的,打实战,对手会防会躲闪,更会被对方卸力。  
 
     这里顺便提一下卸力技术挨打和硬吃拳头的区别,拥有卸力技术的拳手,在意识提前判断下挨拳总会有相应的身体机动来卸力消解对方打中的拳头,让对方的拳头杀伤效率减小到自己需要的程度,这样就最大程度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影响到战局的伤害。格洛夫金拳击生涯至今的挨拳都是这样的,没有真正硬接、生吃、更没有无意识的挨到过对手的来拳过。所以这样情况下轻易去谈格洛夫金的抗击打力硬度是完全不负责任的瞎猜,他甚至还没有挨过象小梅挨老莫那样的拳头、没有挨过小梅二战麦达纳挨到的那记识破招法的迎击拳,所以格洛夫金的纯硬度我觉得只能是存疑,说不定他真挨到相对级别同样质量拳头的小梅的那两次意识没跟上的无意识击打时,他的受击打反应和抗揍反应还不如小梅强。  
 
     另举例,小帕以前升次中时站着挨拳,连库托、马托的重拳都打不倒、打不失态,因为那是有提前的意识预判作前提,他挨拳也有身体机动和肌肉相应收紧的,就象坐车要晕车的人自己开车却不晕车一样的道理,晕车的人开车会对车的晃动巅跋有提前的意识预判而身体相应的机动,就算是硬接来拳有意识的挨也会在被击一瞬间收紧身体各部肌肉肌健而减少伤害。但同样的小帕在挨到马奎兹四战中的出拳冷击和出拳迎击时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前三战马奎兹击不倒小帕的拳头在第四战中击倒了小帕,第二次的迎击拳还击昏了小帕,因为小帕挨拳没有提前的意识预判,意识转速没象帕马前三战和打库托、马托、克罗蒂那样跟上对手的节奏,他挨马奎兹那两拳完全是意识没跟上,特别是第二次被打昏,因为状态不好、意识转速慢,意识没跟上,他完全在马奎兹打出迎击拳时,他的身体还在迎着马奎兹打来来的重拳往前冲,不仅没有收身硬抗、更没有去同向机动卸力,更离谱的是无意识的对冲撞上去加大了碰撞的杀伤效果。可以反过来说,那次无意识的卸力让小帕卸力效率降成了负效率,即无意间加大了马奎兹的发力效率,杀伤效率叠加,小帕这样的挨拳方式换小梅、格洛夫金来都得倒下昏迷。  
 
所以挨拳也是要讲技术的,而不是光凭身体的所谓硬度去硬扛死扛的。  
 
就仅凭格洛夫金目前展现出的发力技术和卸力技术而言,在我看来都属上乘,并不是主要凭身体硬度力度去生吃对手的蛮力型拳手,更不是技术不值得拿来谈论的拳手。  
顺便再扯下,有些拳友曾有提到格洛夫金没有面对过硬度力度强过他或和他相当的,我觉得他们最要意指纯身体力度和硬度。这里我提一下,中量级格洛夫金打过的对手斯蒂文斯的纯硬度和力度完全不逊于格洛夫金,我印象中斯蒂文斯甚至有可能硬度力度超过格洛夫金。  
印象中可从这几点侧面比较一下双方纯身体硬度和力度  
1、斯蒂文斯碰格洛夫金前曾在更高级别的轻重超中量级都打过,身体硬度承受了轻重超中迪雷尔等众多好手的重炮洗礼,且从未被击倒过,而格洛夫金一直在中量级,从未承受过超中和轻重的重拳,他的纯身体抗击硬度完全有可能不如斯蒂文斯表现得好。  
2、斯蒂文斯碰格洛夫金前在更高级别的轻重超中级打时,曾经常1回合速杀对手,试问同样的对手让格洛夫金来打,格能有这么猛的力度么、这么好的表现么?可能性有,但就中量级格的表现来看,不是很大。  
3、斯蒂文斯和格洛夫金比赛的整场表现,第一次击倒斯蒂文斯明显的是无意识的被打倒,而且起身后没啥影响,最后的被TKO也并没有被格洛夫金彻底击倒,这硬度,如果试着换格洛夫金来挨同样多的着实重拳,我看怕是格早就被击倒不起了。而格洛夫金比赛中也少有的特别注重防守,这让斯蒂文斯的大量重拳落空,打中的也没有真正打实的,几乎被多少的格挡和卸力了。可以说格洛夫金战胜斯蒂文斯靠的是更厉害的拳击意识和更细腻的拳击技术,以智取胜,如果纯粹和斯蒂文斯碰硬度和力度,我估计最后倒下的更可能是格洛夫金,而格和他的团队很清楚这点,所以这场比赛他们的战术打得很有针对性很聪明。  
    最后再说下,就算是硬度力度天生有点优势,那就如上天给每一个人打开这窗就会关上另一窗一样,有这点优势就很可能会少了柔韧度、灵活度、速度的优势,格相对小梅沃德有些许硬度力度的优势,小梅沃德也会先天相较格洛夫金这样的拳手多了柔韧灵活速度的优势。一些朋友在提到格洛夫金在他的级别有硬度力度的优势怎么样时,其实小梅沃德也同样在他们适应的级别相对其他同级拳手有柔韧、灵活、速度上的先天优势。而升不升级是就每一个拳手的身体情况个体情况适不适合而定,并不是说升就升的,要不霍普为会什么会打职业后从轻重超中降到中量级呆那么多年,最后还是在两败于泰勒之后被逼无奈才升到轻重的(还跳开了他自己觉得没法混的超中);而沃德更是把超中高手都扫了一遍后还呆在超中不升级,小梅小帕毕竟是极少见的,霍亚从那么小级别升五级,但他的身高甚至比格洛夫金更高;卡尔札合超中统治那么多年一直打到快退役了,才升级玩票似的打了两老人(印象中还都不是拳王战)~~~~~~格洛夫金先扫平中量级才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体重就算一直不升级,只要够好好努力照样有可能象中量级的前辈哈格勒、霍普一样取得中量级应有的历史地位。  
    扯得有点乱,将就着看吧,冒完泡,得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