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嗯嗯,首先鄙视一下三打白骨精,不好看 
 
听说大牌札堆的澳三更坑人,这样看来波兄看三打的“不幸”相对那些看澳三朋友的“不幸”已算是大幸了! 
 
1.作为小梅来说,他逐渐倾向于防反是很好理解的。 
级别越大,小梅的相对对抗能力、重拳就越差,而进攻技术无论如何破绽也要大于防反技术,所以防反更稳妥。 
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用防反呢?因为进攻技术比防反技术更好得点,在拳击比赛中,你首先要能赢,在这个基础上才追求稳妥——这也是风险投资的价值所在。 
小梅的技术条件确实很高,所以他可以先试试防反,如果防反不能确保比分优势他再转为进攻或者游击,例如对帕奎奥他最后就游击打远距离,对尤达赫和莫斯利他转为进攻。 
随级别越来越倾向于防反是相对硬度下降的无奈选择,这也说明用防反面对别的主动打法吃力不讨好。 
2.防反跟烈火兄提出的攻守技术,难度区别在于被动和主动,攻加守是纯主动,防反属于被动和主动的结合 
一拳出去然后弥补一下后续的破绽,属于某种单方面的“背书”。小梅先手出拳(往往是在远距离),带有突然性,迫使对方防守一下,第二时间反击,但能够反击的空档已经被后续套路处理掉了。 
这是主动的,整个技术动作都在平时训练中演练千遍万遍,动作比较大并不成为问题。 
防反,则是要看对方脸色,要适应不同对手的进攻确保防守稳固,要摸清楚他们的进攻规律形成预判,每个对手都不一样(霍亚、麦达纳、帕奎奥、库托、莫斯利),才能加入防中反击的技术。 
所以我们在比赛中看到,其实评论也说过很多了。小梅的是逐渐适应的,摸透对手才开始掌控局势,这也体现了防反的难度。部分比赛他更是摸不透,麦达纳就两场都不行。 
如果有两个小梅,他当然无法预判适应自己了,只能放弃防反。 
 
我这次捡个懒,波兄说的无外乎攻和防的两个各自函盖的分支体系,但攻和防体系的各分支的各对应环节难道不就和攻防直接的比较一样难易难判么? 
攻(击)如矛、防(守)如盾,矛刺穿盾更难,还是盾挡住矛更难~~~~~~? 
 
偏攻风格的小梅打偏防风格的小梅,就如用世界上最好的矛去捅世界上最好的盾,只能打个僵持不下吧,或是正负粒子间的相遇质量烟灭放出能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