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脱离拳手自身的硬件条件,身体机能天赋,拳商,等等来谈论技战术能力,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技战术风格是个“不得不如此”的生存问题! 我举两个例子
1)泰森
泰森的特点是,双拳高护,收颌,快速摇避,迅捷潜入中近,进行勾摆组合的摧毁。。。拳迷都觉得很炫,技术很棒!实际呢?泰森的身体条件,也就是身高体重臂展,在巨人扎堆的重量级太弱了,而泰森的优势是速度和重拳,所以他必须快速欺入中近才能“活下来”,他的技战术打法,其实是他“不得不”如此,而进化来的能力!
由此我也经常会想,如果泰森碰上现在成熟版的小克呢?可能会比较倒霉。。。小克前手非常有力度,结合灵活的脚部距控,对泰森的快潜欺进有很强的阻隔性,而一旦被泰森成功欺入中近,习惯性“赖皮”的小克,可以压搂夹等赖皮技术限制死矮小的泰森,泰森会非常不利
2)再有就是罗马琴科。洛马的技战术水准和拳商是我认为当今拳坛后小梅时代最高的或者至少是之一!洛马的拳头不够重,所以反击的威慑,和阻抑效果并不彰,这和3G是鲜明的对比,这点深深影响到他的技战术体系的“不得不”的演化。所以,洛马的进攻比如上步突袭后的侧向位移的这种连攻带防似的动态组合,玩的特别炫,这是需要提前在思想上和训练上反复磨合好的技战术能力,对时效和机能,拳商等的要求都很高,对拳头不重,胳膊不长,而对手速度都不慢的轻级别来说,这种微小时效缝隙连接的攻防技术,是他的绝活。我唯一担心洛马的是这点对身体机能,反应能力特别高,随着年龄增长,洛马坚持多久是个疑问。。。 |
|